赶考生

重庆高考物理类534分能上什么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4-12 08:12:02

2025年重庆高考物理类考生534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34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重庆物理类534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重庆高考物理类534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重庆高考物理类53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重庆高考物理类53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五邑大学(公办)、西安工业大学(公办)、贵州警察学院(公办)、贵州中医药大学(公办)、江西财经大学(公办),一共704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重庆高考理工类53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重庆市(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34分的院校一共有10所。其中公办院校10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0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五邑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34/41686
2024西安工业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34/41686
2024贵州警察学院公办物理类本科534/41686
2023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公办物理类本科534/25918
2023广州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34/25918
202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办物理类本科534/25918
2022太原理工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34/26735
2022宁夏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534/26735
在重庆物理类534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0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重庆高考物理类53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重庆高考物理类534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五邑大学简介

五邑大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的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公办高等学校,具有接收港澳台侨学生、国际学生资格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现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和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设有21个教学机构,83个本科专业(方向),涉及经、管、法、文、理、工、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通过国家专业认证专业3个;省级重点(名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等39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4个、省级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建设项目4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6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7个。

2、贵州警察学院简介

贵州警察学院是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公安厅主管,贵州省教育厅负责业务管理,全省唯一的全日制政法公安类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2月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安干部学校,1978年分为贵州省公安干部学校和贵州省政法干部学校,1985年两校分别升格为贵州公安干部学院和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0年两校合并组建贵州警官职业学院。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层次的贵州警察学院;2020年9月,与贵州民族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2021年6月,被贵州省学位办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年均培训在职民警5000人左右。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8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2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8%;硕士以上学历学位人员19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7%;双师型教师138人。有全国优秀教师、贵州省优秀教师、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6人,全国公安系统教学名师2人,全省优秀教育训练工作者10人,省管专家、全省高校“黔灵学者”和省级学术带头人6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贵州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学校和个人多次被公安部、省政府、省公安厅授予一、二、三等功。

3、广州大学简介

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四个面向”,深化与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对接”,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探索新医科和新农科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重大需求导向、一流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精准聚焦的发展原则,按照“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文社科、理科类优势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基础学科支撑能力;强化师范教育、艺术类学科特色建设;面向新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集聚工科力量、强化交叉融合,增创和形成新工科优势。现已形成6个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上榜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其中土木工程和化学工程进入世界排名前百强;27个学科上榜软科2023“中国最好学科”,其中2个位列全国前12%、7个位列全国前20%。学校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主榜第97位,自2020年以来一直稳居国内百强;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463位、中国内地高校第78位;在US.News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551位;在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801-1000位。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