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北京高考456分能上什么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4-05 17:01:23

2025年北京高考456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456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北京456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北京高考456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北京高考45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北京高考45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湖南工学院(公办)、江西科技学院(民办)、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民办)、平顶山学院(公办)、成都东软学院(民办),一共85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北京高考456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北京市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56分的院校一共有5所。其中公办院校3所,民办院校2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5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湖南工学院公办综合类本科456/41255
2023保定理工学院民办综合类本科456/40928
2023西安思源学院民办综合类本科456/40928
2023塔里木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456/40928
2022北京农学院公办综合类本科456/33233
在北京456分可以上的大学(共5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北京高考456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北京高考456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湖南工学院简介

湖南工学院坐落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湖湘文化发源地之一、湘南地区中心城市——衡阳市,是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合并升格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12月湖南工业科技职工大学整体并入,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立足衡阳,面向湖南,辐射全国,重点面向现代工业企业,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一所以工为主,经、管、文、理、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科技服务能力,培养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503人。有教职工近1300人,其中高级职称400余人,博、硕士900余人。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二、三层次人选6人,有一批获得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全国优秀教师、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省级青年教学能手、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教学奉献奖、省级海外名师、湖湘英才、湖湘侨界精英等荣誉的高水平教师。

2、西安思源学院简介

西安思源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陕西省教育厅等八厅委批准设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高校,也是陕西省第一所获批招收港澳台侨学生资格的民办高校。

学校创建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自考辅导中心,继承百年交大"精勤求学、敦笃励志"优良传统,严谨创新,锐意进取,成就卓著。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与学校建立了进一步对口帮扶关系,为学校提供了优质教育管理和高水平科研建设资源。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文化建设单位""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陕西省绿色大学"等100多项荣誉,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和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3、塔里木大学简介

塔里木大学创建于1958年10月。学校是由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创办,他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7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创业示范高校”,201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进入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同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20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1年2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肩负教育戍边的重要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新疆共命运,谱写了新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高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教育部先后安排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我校,构建了“8+1”的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新格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