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北京高考626分能上什么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4-12-03 15:38:05

2025年北京高考626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626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北京626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北京高考626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北京高考62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北京高考62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四川大学(公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办)、重庆大学(公办)、华南理工大学(公办)、东北大学(公办),一共544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北京高考626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北京市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26分的院校一共有14所。其中公办院校14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4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四川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26/6380
2024四川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26/6380
202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26/6380
2023四川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26/5895
2023四川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26/5895
2023中国美术学院公办综合类本科626/5895
2022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公办综合类本科626/5280
2022山东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26/5280
2022华南理工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26/5280
在北京626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4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北京高考626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北京高考626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四川大学简介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含共建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2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工程研究中心8个,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4个、监管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网信办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室基地1个,省级科研基地等76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4个。近4年,学校共牵头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10项。2022年,学校科研经费达35.2亿元。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甲骨文字典》《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2、中国美术学院简介

西湖涌金,清波粼粼,象山叠翠,白鹭点点。

中国美术学院作为研究教学型大学,始终站在时代艺术的前沿,以饱含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秉承“行健、居敬、会通、履远”的校训,倡导“多元互动 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营造“品学通 艺理通 古今通 中外通”的人才培养环境,围绕“建设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创立以艺术创造为内核、社会美育为担当的新人文教育体系”两大核心任务,更新校园,传承理念,拓展学科,重组院系,形成“五学科十+学院”的格局,建立以“劳作上手、读书养心”和“人民之心、美美与共”的实践教学体系,弘扬哲匠精神、构筑大学望境,培养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德艺双馨优秀人才。

3、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2018年成为首批可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7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