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类考生394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394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安徽物理类394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安徽高考物理类39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安徽高考物理类39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专科批):武汉工商学院(民办)、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公办)、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民办)、温州商学院(民办)、武汉传媒学院(民办),一共622所专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安徽高考理工类39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安徽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394分的院校一共有13所。其中公办院校9所,民办院校4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13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武汉工商学院 | 民办 | 物理类 | 专科 | 394/251096 |
2024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 公办 | 物理类 | 专科 | 394/250631 |
2024 |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 | 民办 | 物理类 | 专科 | 394/250738 |
2023 |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民办 | 理科 | 专科 | 394/205062 |
2023 |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理科 | 专科 | 394/204633 |
2023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 公办 | 理科 | 专科 | 394/204354 |
2022 | 江西服装学院 | 民办 | 理科 | 专科 | 394/206212 |
2022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理科 | 专科 | 394/206277 |
2022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理科 | 专科 | 394/206486 |
在安徽物理类394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3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安徽高考物理类39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安徽高考物理类394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4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实施普通高等学历教育。2020年,学校成功入选“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和“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学校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了8万余名医疗卫生人才,为河南省基层卫生和健康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大健康产业。坚持转型、特色、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五大发展战略,以实施六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原建设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卫生健康人才,打造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品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健康服务需求。
2、江西服装学院简介
江西服装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以服装教育为特色,面向时尚行业,以培养创意设计、工程技术、市场推广和经营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专业性院校。学校秉承“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办学理念,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确立了鲜明的办学定位:
——学科专业定位:以服装教育为特色,构建艺、工、文、管、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23年,现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历经百年风雨,秉承建校之初的“育心、育脑、育手”的“三育”理念,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创新,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农业类专业为主体的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形成了以本部校区和茅山校区相协同,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相呼应的办学格局。学院占地面积6000余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在校生12000多人。现设10个二级学院、42个专业,其中,2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2个国家重点专业、19个省重点专业,覆盖农林牧渔等12个专业大类,主持建设4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学院积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与江苏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联合开展“4+0”“3+2”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666人,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249人,占比37.39%,正高级职称69人。专任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教学名师6人,国务院津贴专家、江苏省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333 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高层次人才140多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科技团队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