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甘肃高考物理类441分能上哪些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4-12-16 18:18:49

2025年甘肃高考物理类考生441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441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甘肃物理类441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甘肃高考物理类441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甘肃高考物理类44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甘肃高考物理类44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西北师范大学(公办)、甘肃政法大学(公办)、黄淮学院(公办)、天水师范学院(公办)、西北民族大学(公办),一共351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甘肃高考理工类441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甘肃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41分的院校一共有23所。其中公办院校23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23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西北师范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441/59009
2024甘肃政法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441/59009
2024黄淮学院公办物理类本科441/59009
2023北京语言大学公办理科本一441/30941
2023天津中医药大学(预科)公办理科本一441/30941
2023东华理工大学公办理科本一441/30941
2022集美大学公办理科本二441/34299
2022浙江传媒学院公办理科本二441/34299
2022浙江传媒学院(嘉兴市)公办理科本二441/34299
在甘肃物理类441分可以上的大学(共23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甘肃高考物理类441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甘肃高考物理类441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西北师范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被列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

【附属办学】学校建有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和实验幼儿园,均为甘肃省和兰州市示范性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和教育实习基地。

2、北京语言大学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唯一以“语言”命名、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主要使命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建校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国际中文教育为特色,以语言教育和研究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世界知名大学。

学校汇聚了一大批造诣精深、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张清常、王还、盛成、钟梫、傅惟慈、袁树仁、吕必松、方立等名师大家都曾在这里躬耕杏坛、弘文励教。一大批学植深厚、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学者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成为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学校拥有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分工最专、实力最强的国际中文教师队伍。作为最早培养出国汉语师资的高校,每年都有大批教师赴海外任教,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现任教师中有40余人次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人才项目。拥有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4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团队获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3、集美大学简介

集美大学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0个学科门类。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农业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9个。拥有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特色重点学科2个),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干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