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5海南高考543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5-10 11:01:31

2025年海南高考543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43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海南543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海南高考543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海南高考54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海南高考54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延边大学(公办)、河南工业大学(公办)、西南民族大学(公办)、福建理工大学(公办)、广西医科大学(公办),一共503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海南高考543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海南省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43分的院校一共有56所。其中公办院校43所,民办院校13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56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延边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43/24997
2024河南工业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43/24997
2024西南民族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43/24997
2023攀枝花学院公办综合类本科543/23816
2023四川旅游学院公办综合类本科543/23816
2023贵州医科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43/23816
2022沈阳药科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43/21775
2022河北金融学院公办综合类本科543/21775
2022四川旅游学院公办综合类本科543/21775
在海南543分可以上的大学(共56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海南高考543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海南高考543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西南民族大学简介

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国家民委直属综合性普通高校,国家民委、教育部、四川省、成都市共建高校。学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邓小平同志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南民委主任王维舟为首任院长。2003年学校在首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3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7年、2020年连续两届荣膺“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学校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大力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推进“三全育人”,多项成果分获全国、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校以来,25万多名各族学子从学校踏入社会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改革先锋”——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积极投身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为民族地区“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

2、贵州医科大学简介

贵州医科大学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首任院长是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中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教授,在他的带领下,杨崇瑞、朱章赓、汤佩松、贾魁、杨济时、刘维德、洪谦、林绍文、侯宝璋、张孝骞、郭秉宽、王季午、朱懋根、李瑞麟、李漪、王志均等大批学术造诣精湛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国立贵阳医学院,使其被誉为当时的“小协和”,开创了贵州高等教育之先河。

学校始终坚持“文化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恪守“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立足贵州,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建成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一流的百年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3、沈阳药科大学简介

沈阳药科大学1931年始建于江西瑞金,前身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关怀下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调剂班。1934年,学校跟随红军长征,在二万五千里征途中历练,边走边学,边学边战,“马背上的药箱”精神与光荣传承至今,为祖国革命事业和药学事业发展培养了十五万余名药学专门人才,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性药科大学。

学校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丹麦、俄罗斯、日本、韩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73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加大海外人才的引智力度,建立了1个国家级引智基地,每年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科研合作;积极拓展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海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国际交流项目,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