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高考理科考生508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08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内蒙古理科508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内蒙古高考理科508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内蒙古高考理科508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东北财经大学(公办)、北京中医药大学(公办)、华侨大学(公办)、东北师范大学(公办)、广东财经大学(公办),一共181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内蒙古高考理工类508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内蒙古(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08分的院校一共有7所。其中公办院校7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7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东北财经大学(中外合作) | 公办 | 理科 | 本一A | 508/19643 |
2024 | 北京中医药大学(B) | 公办 | 理科 | 本一B | 508/19643 |
2024 | 华侨大学(中外合作) | 公办 | 理科 | 本一A | 508/19643 |
2023 | 中南大学(B) | 公办 | 理科 | 本一B | 508/12271 |
202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A | 508/12271 |
2022 | 兰州大学(B) | 公办 | 理科 | 本一B | 508/11805 |
2022 | 华东政法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A | 508/11805 |
在内蒙古理科508分可以上的大学(共7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内蒙古高考理科508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内蒙古高考理科508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华侨大学简介
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学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名,其中6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及海外各地,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民间外宣和民间华文教育,与全球570多所华校开展合作,已连续举办18期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师生团队制发短视频2300多期,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搭建智库平台,成立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研究院、台湾研究中心等机构。
2、中南大学简介
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地面积317万平方米。跨湘江两岸,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设有30个二级学院,拥有享“南湘雅”美誉的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3所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湘雅口腔医院。
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数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物理学、微生物学、经济学与商学等19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全球前百分之一,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居全球前千分之一。
3、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
学校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风沙治理、多肽药物、西部高发疾病、敦煌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亚问题、政府绩效治理、应急管理、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紧盯“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成立了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2个、参与共建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2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水利部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1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 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高校残疾人事业研究基地1个,老龄科研基地1个,中国梦研究中心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