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5福建高考历史类588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5-04 07:30:15

2025年福建高考历史类考生588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88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福建历史类588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福建高考历史类588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福建高考历史类588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福建高考历史类588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江南大学(公办)、东北师范大学(公办)、华南师范大学(公办)、大连海事大学(公办)、苏州大学(公办),一共737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福建高考文史类588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福建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88分的院校一共有14所。其中公办院校14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4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江南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88/1982
2024东北师范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88/1982
2024华南师范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88/1982
2023武汉理工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88/2369
2023福州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88/2369
2023南昌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88/2369
2022深圳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88/2001
2022华南师范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88/2001
2022北京语言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88/2001
在福建历史类588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4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福建高考历史类588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福建高考历史类588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华南师范大学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及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现有“三校区四校园”,包括广州校区石牌校园、大学城校园,佛山校区南海校园和汕尾校区滨海校园,总占地面积5328亩。学校设4个学部、38个学院、11个研究院(中心)。

  师资队伍结构良好。现有教职工5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600余人,正高级690人、副高级710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87人次、省级人才260人次。院士(含双聘和外籍)8人,国家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8人,国家四青人才4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9人,广东省重大人才项目45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入选者50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 人,省级劳动模范 3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

2、武汉理工大学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5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

  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等关系,聘请了160余名国外著名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等。此外,成立了湖北省唯一一家中法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与国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18个高水平国际研究合作平台。学校先后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1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举办全球首次“世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导论坛”,圆满承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柔道赛事,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理工类大学联盟,学校与法国洛林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被授予“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3、福州大学简介

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3306人,其中专任教师2317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29人次(84人)、省级人才812人次(610人)。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5人(含特聘讲席教授1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3人(含青年项目4人),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2人(含青年项目18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0人(含青年项目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8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国家海外博士后专项支持计划2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3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个学院入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