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广西高考历史类590分能上什么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5-20 16:44:33

2025年广西高考历史类考生590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9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广西历史类590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广西高考历史类590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广西高考历史类590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广西高考历史类590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南京师范大学(公办)、华中师范大学(公办)、华南师范大学(公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办)、中国农业大学(公办),一共847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广西高考文史类590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广西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90分的院校一共有11所。其中公办院校11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1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南京师范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90/1998
2024华中师范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90/1998
2024华南师范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90/1998
2023云南大学公办文科本一590/2157
2023长安大学公办文科本一590/2157
2022华东理工大学(民族班)公办文科本一590/2090
2022江南大学公办文科本一590/2017
2022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公办文科本一590/2090
在广西历史类590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1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广西高考历史类590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广西高考历史类590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长安大学简介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建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汉语中心(孔子学院)、特殊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5个国家级“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发起组建了“中俄交通高校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举办了中美、中俄、中法、中国南非公路工程标准系列对接国际论坛,推进交通国际标准协同计划。深度参与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的策划、组织、运行。与中国路桥、中交、中铁、中铁建等大型企业携手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伙伴计划。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所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2、华东理工大学简介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5万余人。现有教职员工近30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14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拥有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高水平创新团队11个,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3、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积极践行“双碳”时代使命,在国内高校率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并作为创始成员加入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面向未来,学校将围绕碳中和领域和能源电力行业产业链,实施学科专业拓新、人才培养提质、科技创新登攀、开放合作升级、高端师资汇聚、零碳校园建设等六大行动,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工程转化的完整创新链,形成双碳引领、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结构完整的世界一流能源电力学科体系,加快培养能源电力领域未来战略人才和工程领军人才,为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