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高考理科考生604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604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陕西理科604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陕西高考理科60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陕西高考理科60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东北大学(公办)、吉林大学(公办)、首都医科大学(公办)、华中科技大学(公办)、中央财经大学(公办),一共252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陕西高考理工类60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陕西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04分的院校一共有4所。其中公办院校4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4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东北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604/8190 |
2024 | 吉林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604/8322 |
2024 | 首都医科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604/8258 |
2022 | 北京邮电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604/3960 |
在陕西理科604分可以上的大学(共4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陕西高考理科60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陕西高考理科604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东北大学简介
学校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迫流亡办学,先后辗转于北平、西安、开封、四川三台等地,在“一二·九”运动中,东大师生发挥了先锋队和主力军的重要作用。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建校百年来,学校始终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以国家需要作为最高追求,在文化救国、工业报国、产业兴国、科技强国的征程上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和“实干、报国、创新、卓越”的文化品格。学校培养了包括70多名中外院士在内的40余万优秀毕业生,创建了国内高校第一个建筑系,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炼铁、铝电解等专业教材,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培育了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积极贡献。
2、吉林大学简介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734.59万平方米(其中珠海研究院150.3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85.98万平方米。学校在珠海市建有珠海研究院,占地面积150.3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805.61万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东北地区中心,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项目成员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东北区域中心。
3、北京邮电大学简介
六十余载风雨砥砺,六十余载春华秋实。明光之北、蓟门之南,古老的城墙,见证了永不消逝的电波;鸿雁翱翔、银杏巍巍,坚实的土地,承载了信息黄埔的传奇。
——聚焦科技创新,战略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始终坚持将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光荣使命,加快打造信息通信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2个牵头建设,1个参与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网信办/教育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1个、文旅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入选首批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在无线移动通信、光通信、文化大数据、未来网络、卫星导航与定位、星地计算、物联网智能感知计算、网络安全等领域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实现了众多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新的突破,有力服务了“网络强国”“文化强国”“航天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科研工作“质”与“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研奖励、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近90项,居全国高校前列,科技创新的价值贡献度与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