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5北京高考621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8-07 14:50:36

2025年北京高考621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621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北京621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北京高考621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北京高考62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北京高考62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公办)、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公办)、兰州大学(公办)、中国海洋大学(公办)、西南财经大学(公办),一共532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北京高考621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北京市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21分的院校一共有18所。其中公办院校18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8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公办综合类本科621/7172
2024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公办综合类本科621/7172
2024兰州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21/7172
2023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公办综合类本科621/6691
2023重庆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21/6691
202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21/6691
2022大连理工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21/5887
2022华南理工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21/5887
2022吉林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621/5887
在北京621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8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北京高考621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北京高考621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简介

校区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是大连理工大学“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办学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大连理工大学与辽宁省盘锦市合作共建,于2012年12月30日获得教育部批复,并于2013年9月5日正式启用,由学校按照“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和“高起点、新模式、国际化、合作共建”的办学方针建设发展。校区办学定位是,打造国际化办学为主要特色的校区,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辽宁和东北振兴的重要支点,立足盘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面向新征程,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正全面加强建设,主动融入新时代东北振兴,奋力谱写一流国际化校区建设新篇章!

2、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简介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首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一百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和“实干、报国、创新、卓越”东大文化,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彰显着自己的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在内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由东北大学统一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现有全日制统招在校本科生10400人,硕士研究生1206人,博士研究生80余人。学生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本科生录取分数连年增长,2022年,在招生的30个省份中,理工类20个省、文史类9个省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控制线100分以上;研究生招生一志愿录取率和录取毕业于“双一流”院校的学生比例连年大幅度提升。每年有超过50%的毕业生在央企、行业头部企业等重点领域就业,还有部分毕业生志愿投身西部、考取选调生、应征入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自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4万余名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3、吉林大学简介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聚焦世界名校合作,逐步完善全球合作网络,目前已经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30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排名世界前100名的50所,前200名的69所。学校与12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45个中外合作平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