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高考历史类考生594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94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广东历史类594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广东高考历史类59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广东高考历史类59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北京交通大学(公办)、苏州大学(公办)、兰州大学(公办)、中国传媒大学(公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办),一共726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广东高考文史类59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广东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94分的院校一共有14所。其中公办院校14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4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北京交通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94/3847 |
2024 | 苏州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94/3811 |
2024 | 兰州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94/3742 |
2023 | 兰州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94/4173 |
2023 | 东华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94/4229 |
2023 | 东北师范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94/4125 |
2022 | 山东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94/2256 |
2022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94/2238 |
2022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94/2274 |
在广东历史类594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4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广东高考历史类59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广东高考历史类594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生20504人,硕士研究生14557人,博士研究生4688人。有99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5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7个强基计划招生专业,2门课程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2万余名校友以浓郁的家国情怀、独特的坚守奋斗,赢得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2、东北师范大学简介
巍巍东师,根溯延安。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辽宁本溪建校,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7月定址于吉林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9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联系方式: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Tel:(86-431)-85684088 Fax:(86-431)-85684009
3、北京外国语大学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在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个校区,是教育部直属、首批“211工程”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北外注重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300余人,另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外籍教师近200人。学校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及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四个一批”人才等高水平师资。教师中超过90%拥有海外学习经历。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