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高考历史类考生563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63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安徽历史类563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安徽高考历史类56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安徽高考历史类56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安徽师范大学(公办)、湖北工业大学(公办)、常州大学(公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公办)、大连医科大学(公办),一共781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安徽高考文史类563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安徽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63分的院校一共有13所。其中公办院校13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3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安徽师范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63/9507 |
2024 | 湖北工业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63/9509 |
2024 | 常州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63/9627 |
202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3/4873 |
2023 | 陕西师范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3/4836 |
2023 |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3/4863 |
2022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3/4901 |
2022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3/4976 |
2022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3/4930 |
在安徽历史类563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3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安徽高考历史类563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安徽高考历史类563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安徽师范大学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唯一)、全国首批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公费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学校先后接收60多个国家(地区)的长短期进修和学历教育留学生5000余人次,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在乌克兰扎波罗热国立大学设立了孔子课堂。拥有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硕士项目各1个。
2、陕西师范大学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重点师范大学之一。1981年入选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5年入选“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高校。2007年5月,担负起了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的重任,同年,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师范大学的新征程。
3、哈尔滨工程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源自1953年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陈赓大将为首任院长,毛泽东主席为学院颁发《训词》,1959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6年退出军队序列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船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07年,成为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海军共建高校。2019年,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着力造就国际一流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人才后备军。学校现有教职工2949人,其中专任教师194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314人。教师队伍中现有院士7人(含双聘),“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4人,各类国家级人才114人次,各类省部级人才120人次;“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8个。学校1人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3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