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上海高考519分能上哪些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8-29 06:31:36

2025年上海高考519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19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上海519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上海高考519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上海高考519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上海高考519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北京语言大学(公办)、云南大学(公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公办)、温州肯恩大学(中外/港澳)、西安邮电大学(公办),一共468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上海高考519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上海市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19分的院校一共有16所。其中公办院校15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6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北京语言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19/14753
2024云南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19/14753
2024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19/14753
20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19/14925
2023浙江财经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19/14925
202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19/14925
2022北京化工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19/13507
2022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办综合类本科519/13507
202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19/13507
在上海519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6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上海高考51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上海高考519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设有24个专业学院,以及国际教育学院、雷丁学院(中英合作)、沃特福德学院(中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龙山书院(大类培养)、藕舫学院(创新创业)、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

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3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建校68年来,学校秉承“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校训精神,坚持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道路,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目前有48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包含7个大类招生专业;2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等4个专业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统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等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现有一批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一流课程和一流教材,其中“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社会保障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财务会计”“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获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走进管理的世界”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财政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服务营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审计学”“微观经济学”“商法学”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客户关系管理(精要版)》获评全国优秀教材奖,共21门课程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0种教材与课件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3、北京化工大学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开展校院两级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创新构建“一主三辅两补充”的课程体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课程入选“北京高校就业创业金课”名单,25位老师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入选“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北京市推荐名单。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