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5河北高考历史类532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10-13 12:45:00

2025年河北高考历史类考生532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32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河北历史类532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河北高考历史类532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河北高考历史类532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河北高考历史类532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河北科技大学(公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办)、赣南师范大学(公办)、湖南农业大学(公办)、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公办),一共614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河北高考文史类532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河北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32分的院校一共有30所。其中公办院校30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30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河北科技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32/22650
202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32/22650
2024赣南师范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32/22650
2023广东工业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32/16253
2023燕山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32/16253
2023河北师范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32/16253
2022东莞理工学院公办历史类本科532/17715
2022河南农业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32/17715
2022兰州理工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32/17715
在河北历史类532分可以上的大学(共30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河北高考历史类532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河北高考历史类532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简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

学科专业 学校开设有本科专业73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9个(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认证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7门。学校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学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高校。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四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2、河北师范大学简介

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具有12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光荣的办学传统。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与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共建河北师范大学。

建校之初,河北师范大学就以革故鼎新、开启民智为使命,奠定鲜亮红色基因,积淀光荣革命传统,笃行于民族复兴伟大征程,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老一代革命家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杨秀峰、康世恩、荣高棠,著名爱国主义学者梁漱溟、张申府、汤用彤,两院院士严陆光、郝柏林、李树深、贺泓,体育界精英许绍发、蔡振华,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等都曾在师大工作学习。从创办初期的“学堂”到今天誉满燕赵的学术殿堂,诞生于“兴教救国”时代大潮中的河北师范大学秉承“怀天下、求真知”的校训精神,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培养了一大批致力于民族振兴、爱国报国的栋梁之才。

3、兰州理工大学简介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高校,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有教职工2532人,其中专任教师1620人,博士学历教师896人,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16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0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07人。有双聘院士3人,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国家高层次人才4人,聘请12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47人、“飞天学者”及“青年学者”等42人,省级教学名师20人。有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2个,有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70余人。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