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高考历史类考生568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68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贵州历史类568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贵州高考历史类568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贵州高考历史类568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公办)、北京体育大学(公办)、海南大学(公办)、河南大学(公办)、上海海事大学(公办),一共837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贵州高考文史类568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贵州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68分的院校一共有13所。其中公办院校13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3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68/4624 |
2024 | 北京体育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68/4593 |
2024 | 海南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68/4703 |
202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8/5670 |
2023 | 福建师范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8/5805 |
2022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8/6207 |
2022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8/6214 |
2022 | 南京审计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8/6126 |
在贵州历史类568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3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贵州高考历史类568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贵州高考历史类568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北京体育大学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3000余名,其中本科生9800余名,研究生3500余名。近5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超过北京地区高校平均就业率水平。
2、海南大学简介
海南大学是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实施科技强校战略。共建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拥有省部共建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5个院士工作站,29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基地,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新型智库,1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了“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助力海南自贸港文化内涵建设。其中: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入选2022年度“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获评A等级智库。坚持面向国家战略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思路,聚焦“自贸港发展和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南繁与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技”“全健康”“信息技术”七个重点研究领域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支撑、引领学校相关领域或学科成为“海南急需、国家一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简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始创于1956年,初名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而后历经杭州航空工业学校、浙江电机专科学校、浙江机械工业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等时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电子工业学院,2003年原杭州出版学校整体并入,2004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中央部委,2000年实行浙江省与信息产业部共建、以浙江省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2007年成为浙江省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高校,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坚持立足浙江、依托行业、面向世界、服务社会、支持国防,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弘扬“笃学力行、守正求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在众多领域参与并完成了一系列国家“六五”至“十三五”计划重点攻关、“973”“863”等高科技攻关和国家、省部基金科研项目。2023年实到科研经费突破 7亿元。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其中,2021年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1年主持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学校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科技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荣获“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拥有浙江省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海洋工程研究中心、微电子研究中心、中国财务云服务研究院、生物三维打印与医疗器械研究院、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浙江省管理会计应用创新研究中心、浙江(杭电)创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科技教育研究平台。目前,学校与国内外数百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已成为浙江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高地,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