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高考物理类考生571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71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辽宁物理类571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辽宁高考物理类57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辽宁高考物理类57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公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办)、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办)、浙江财经大学(公办)、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公办),一共768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辽宁高考理工类571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辽宁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71分的院校一共有8所。其中公办院校8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8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3 | 兰州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71/18728 |
2023 | 福州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71/18728 |
202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71/18728 |
2022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71/17757 |
2022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71/17546 |
2022 | 云南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71/17627 |
在辽宁物理类571分可以上的大学(共8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辽宁高考物理类571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辽宁高考物理类571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全国唯一省属院校首批入选大气科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获批计算机科学、数学江苏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获批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30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分别通过英国皇家学会和CLIP国际认证,3个专业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3个专业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设大气科学拔尖班、华为实验班、腾讯实验班、京东实验班、国科大联培班、社科大联培班、奇安信英才班、海康威视英才班等。31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获批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及4门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建有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数字取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筹)、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重点开放实验室(培育类)等4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中国科协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有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共建基地、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和4个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阅江学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65万余册,数据库总量近60种,中外电子图书199万余种,电子期刊227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996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和13个学院。学校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园区。两校区占地518亩。目前在校学生1.8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700余人,硕士生7800余人,博士生1800余人。
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并于1949年回迁焦作。1950年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采矿科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1997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经中央编制部门批复同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独立办学。1997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3、云南大学简介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开学,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学校发挥毗邻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服务“一带一路”和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构建多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格局。学校与国际上100多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其中与剑桥大学、欧洲南方天文台、耶鲁大学等29所一流大学和国际学术组织合作开展科研,与东京大学、温莎大学等33所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项目。留学生生源国数量达70个,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全覆盖,是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构建有10个非通用语种和国际中文为基础的“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有覆盖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完备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新型特色智库体系。作为永久秘书长单位发起成立涵盖16个南亚东南亚国家120余所高校的“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