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高考文科考生599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99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四川文科599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四川高考文科599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四川高考文科599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办)、四川大学(公办)、华中科技大学(公办)、中央财经大学(公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办),一共278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四川高考文史类599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四川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99分的院校一共有4所。其中公办院校4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4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99/1390 |
2024 | 四川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99/1390 |
2023 | 华中科技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99/1193 |
2022 | 华南理工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99/1878 |
在四川文科599分可以上的大学(共4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四川高考文科59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四川高考文科599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位于创新求索、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黄浦腹地,红墙映日、梧桐环绕。其前身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立项。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入“985”高校行列。2010年11月,学院成为卫生部与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十个重点高校中的一员。
聚焦上海“四个中心”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要求,对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方向,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成果转化。持续推进脑科学、肿瘤等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实施,培养储备优秀医学人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医学院设立“双百人”计划,着力培养临床研究型医师和临床专职科研队伍,实施“博士后”激励计划,实施“高水平创新团队”项目,实现临床-临床、基础-临床、医学-理工学科协同创新。组建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持续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医学院系统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74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9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2项。202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81项,连续十三年稳居全国第一。2022年发表SCIE论文4990篇,其中CNS(含子刊)论文数72篇、世界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论文数(/含子刊)18篇。2022年,医学院系统共获授权专利数987项。
2、四川大学简介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大师云集,名师荟萃。学校教学科研岗共6789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1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9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8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7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22人(2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含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负责人82人(8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及各类专项项目获得者71人(84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2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
3、华南理工大学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0年起稳居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强。
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2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3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