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高考物理类考生385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385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吉林物理类385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吉林高考物理类385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吉林高考物理类385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东北农业大学(公办)、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民办)、内蒙古农业大学(公办)、长春工程学院(公办)、沈阳科技学院(民办),一共10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吉林高考理工类385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吉林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385分的院校一共有9所。其中公办院校8所,民办院校1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9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3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二A | 385/38643 |
2023 | 西安邮电大学(B) | 公办 | 理科 | 本二B | 385/38643 |
2023 | 岭南师范学院 | 公办 | 理科 | 本二A | 385/38643 |
2022 | 甘肃农业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二A | 385/48655 |
2022 | 晋中学院 | 公办 | 理科 | 本二A | 385/48655 |
2022 | 兰州城市学院 | 公办 | 理科 | 本二A | 385/48655 |
在吉林物理类385分可以上的大学(共9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吉林高考物理类385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吉林高考物理类385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西安邮电大学简介
西安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管、理、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信息产业和现代邮政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练形成了“爱国、求是、奋进”的西邮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西邮精神,遵循“教研统一、开放办学、人文与科学并重”的办学理念,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被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园林式单位”称号。
2、晋中学院简介
晋中学院前身是1958年建校的晋中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晋中教育学院、晋中职工大学三校合并基础上,建立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全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省级“高校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单位”。
学校长期注重内涵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社会学、生物医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一主一辅一副多能”、“‘两课’‘3+1+1’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等20多项教改课题曾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建有山西省复合调味品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省新型多功能高端玻璃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省高端液压件精密制造工程研究中心、轻质材料改性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级以上科研课题570余项。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论著、教材540多部,获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有250多篇论文被SCI、EI、SSCI等收录。获批完成“山西省首批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是全省同类院校唯一获批的高校。获批“十四五”教育强国工程、全省首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重点建设项目。建有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晋商文化研究中心、毽球研究中心、多功能热控材料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研究机构。承办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2006年“体彩杯”全国毽球培训推广活动和全国毽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暨毽球国家级裁判员考试。
3、兰州城市学院简介
兰州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优化整合重组路易·艾黎1942年创办的培黎石油学校、1958年成立的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而成的、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服务城市发展为办学目标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列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扎根陇原,科研强校 学校现有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甘肃文化翻译中心、路易·艾黎研究中心、兰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等36个研究院(所),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兰州市科普基地2个、高校省级新型智库1个。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等高级别科研项目39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70余篇。先后获得中央宣传部地方优秀外宣品印刷类一等奖、教育部与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甘肃省专利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