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高考文科考生432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432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陕西文科432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陕西高考文科432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陕西高考文科432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民办)、江西科技学院(民办)、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民办)、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民办)、西安外事学院(民办),一共105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陕西高考文史类432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陕西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32分的院校一共有10所。其中公办院校1所,民办院校9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9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1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 民办 | 文科 | 本二 | 432/33575 |
2024 | 江西科技学院 | 民办 | 文科 | 本二 | 432/33639 |
2024 |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 民办 | 文科 | 本二 | 432/33593 |
2023 | 宁波财经学院 | 民办 | 文科 | 本二 | 432/36130 |
2023 |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 民办 | 文科 | 本二 | 432/36250 |
2023 | 西安外事学院 | 民办 | 文科 | 本二 | 432/36154 |
2022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 民办 | 文科 | 本二 | 432/35418 |
2022 | 兰州博文科技学院 | 民办 | 文科 | 本二 | 432/35341 |
在陕西文科432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0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陕西高考文科432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陕西高考文科432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江西科技学院简介
江西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统招本、专科学历资格,并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94年的江西省高级职业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普通高职院校,改名为蓝天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改名江西蓝天学院,2009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
学校设有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外国语(国际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博雅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共14个二级学院和理学教学部。开设了统招本科专业51个,统招专科专业35个。着力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重点打造有实力、有影响、有特色的“三有”学科专业集群。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9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建有省级科研平台10个、市厅级科研平台7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
2、宁波财经学院简介
宁波财经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浙江省宁波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工、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始建于2001年,2008年获批为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6年获评“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由原校名“宁波大红鹰学院”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
学校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打造高水平学科平台,积极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面向区域中小企业及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大宗商品流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家族财富管理、金融大数据技术、文物保护与文物遗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文化传播与视觉系统设计、影视制作与影视产业管理等研究领域,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学科。数字经济与开放经济融合创新研究基地、区域产业创新研究两个基地获批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基地;与兰州财经大学等共建的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被列为甘肃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22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3、西安外事学院简介
西安外事学院创建于1992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立足陕西、服务中西部、面向全国、辐射“一带一路”,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应用型、综合性、高水平民办大学,创办百年名校。
学校在办学历程中凝炼形成了以“鱼化龙”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主动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国际合作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全面人格养成,为国家建设培养了20余万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广大毕业生秉持“明道、修身、利他、共荣”的校训,秉承“多元集纳、自强创新”的校风,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数万校友成为行业精英和优秀企业家。学校建有纵向、横向校友组织,拓展校友发展空间,助力校友终身学习,呵护学生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