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高考文科考生561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61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陕西文科561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陕西高考文科56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陕西高考文科56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苏州大学(公办)、湖南大学(公办)、中国传媒大学(公办)、江南大学(公办)、华中师范大学(公办),一共178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陕西高考文史类561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陕西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61分的院校一共有6所。其中公办院校6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6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苏州大学(国家专项)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1/2324 |
2023 | 江南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1/2551 |
2023 | 西南交通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1/2561 |
2022 | 东北师范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1/2046 |
2022 | 暨南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1/2043 |
2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61/2017 |
在陕西文科561分可以上的大学(共6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陕西高考文科561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陕西高考文科561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苏州大学简介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航天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备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性的卓越型人才为定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3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紫卿书院致力于打造“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场。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42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苏大学子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700余人次,在全国“挑战杯”、奥运会等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屡屡折桂,在校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相关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2、东北师范大学简介
巍巍东师,根溯延安。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辽宁本溪建校,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7月定址于吉林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9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两区办学,学科齐全。学校现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0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5000余人、博士生3000余人;在校留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教授560人、副教授657人。学校设有21个学院(部),学科专业体系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其中本科专业82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学校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19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世界史、细胞生物学、生态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6个(其中A+学科1个)、B类学科15个。
3、北京林业大学简介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科学研究和科技平台建设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学校现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野外台站共85个。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野外观测科学研究站1个,北京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中心4个、教育部野外台站2个、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林草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林草局野外台站9个、国家林草局长期科研基地3个、国家林草局质检中心1个、国家林草局创新联盟27个、国家能源局能源研发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建校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50余项。“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8项,获全国性学会社会力量奖一等奖2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3项,课题97项;获资助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91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重点项目9项,联合基金项目3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总计32.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