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高考444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444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山东444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山东高考44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山东高考44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江西师范大学(公办)、福建农林大学(公办)、齐鲁工业大学(公办)、烟台大学(公办)、南昌师范学院(公办),一共69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山东高考44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山东省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44分的院校一共有88所。其中公办院校34所,民办院校54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71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19所。
|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 2024 | 江西师范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1段 | 444/317033 |
| 2024 | 福建农林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1段 | 444/318180 |
| 2024 | 齐鲁工业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1段 | 444/317165 |
| 2023 | 山西医科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1段 | 444/304078 |
| 2023 | 安徽工业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1段 | 444/306282 |
| 2023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综合类 | 2段 | 444/304522 |
| 2022 | 齐鲁师范学院 | 公办 | 综合类 | 2段 | 444/283099 |
| 2022 | 济宁学院 | 公办 | 综合类 | 2段 | 444/283072 |
| 2022 | 枣庄学院 | 公办 | 综合类 | 2段 | 444/284801 |
| 在山东444分可以上的大学(共88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
注:以上山东高考44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山东高考444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安徽工业大学简介
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长三角与南京毗邻的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马鞍山钢铁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年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华东冶金学院和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2531.31亩,现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84.0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38万余册,可用数据库140个,电子图书309万余册。设17个教学院部,66个本科招生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各类在校生3.4万人。
2、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学校秉承“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校训和“立德树人、精益求精”的校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方针,以创新的育人精神为每一位学生求知治学、强化技能、全面发展铺设成长成才之路。模式创新,率先建成“厂中校、校中厂”,探索出制造业“1221”和产学研一体化“1331”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行业顶尖专家、大国工匠为引领,以工程实验室、大师工作室为平台,传授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绝技绝活,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能手、技能大师,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60余年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各类人才,涌现出了原全国政协常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国家“改革先锋”获得者刘永好和“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何波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枣庄学院简介
枣庄学院是山东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1971年建立的枣庄市教师培训学校,198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枣庄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教授、姚建铨教授任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教授任校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及台港澳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3万人。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95.5%,教授、副教授480余人,专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2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省部级专家30余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山东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7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人才引育团队4个、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