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高考物理类考生549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49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广东物理类549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广东高考物理类549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广东高考物理类549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中国医科大学(公办)、浙江财经大学(公办)、广东工业大学(公办)、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办)、长沙理工大学(公办),一共772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广东高考理工类549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广东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49分的院校一共有60所。其中公办院校60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60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 2024 | 中国医科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49/72258 |
| 2024 | 浙江财经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49/71674 |
| 2024 | 广东工业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49/71986 |
| 2023 | 安徽师范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49/75537 |
| 2023 | 贵州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49/75504 |
| 2023 | 山东师范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49/75816 |
| 2022 | 成都理工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49/71691 |
| 2022 | 湖北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49/71724 |
| 2022 | 福建师范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49/71969 |
| 在广东物理类549分可以上的大学(共60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
注:以上广东高考物理类54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广东高考物理类549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安徽师范大学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唯一)、全国首批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2、贵州大学简介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历经120余年的建设发展,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做强贵州大学”,同年11月贵州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强贵州大学的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的要求,把贵州大学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202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做强贵州大学”,引领和带动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也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和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秉承“兴学育人”办学宗旨和“明德至善、博学笃行”校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的要求,加快推进部省合建和“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积极贡献。
3、山东师范大学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70余年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泉城人文灵韵,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自觉传承创新齐鲁文化,努力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学位体系完备、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
“十二五”以来,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41项。2012年,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2019年,成为首个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山东省省属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23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最高奖等。4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人文社科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50强。1个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并获滚动支持。主办6种学术期刊。学校获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