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高考历史类考生407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407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河北历史类407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河北高考历史类40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河北高考历史类40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专科批):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公办)、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公办)、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办),一共903所专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河北高考文史类407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河北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07分的院校一共有12所。其中公办院校12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12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407/94214 |
2024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407/94214 |
2024 |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407/94214 |
2023 |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407/87885 |
2022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407/91847 |
2022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407/91847 |
2022 |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407/91847 |
在河北历史类407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2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河北高考历史类40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河北高考历史类407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沈阳市人民政府,是一所市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中国高校产教融合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和“教学资源50强”。2003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沈阳市联合职工大学科技学院、商学院、汽车学院和沈阳职工大学、沈阳市机电工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沈职院)。
近五年学校获批职务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34项。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8项,发表SCI、EI、中文核心等高水平学术论文29篇,服务企业横向课题57项。2019年以来获批市级以上教研课题91项,省级以上教研课题49项。近五年,学校面向政府、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开展岗前培训及职工技能培训,面向以装备制造类行业企业为主开展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培训,面向辽宁省内各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同时积极承办各级各类技能比赛,提供各类社会培训及服务共计12万人次。拥有国家技能型人力资源协同创新、沈阳市技术转移中心、沈阳市专家工作站。
2、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是四川省政府举办、直属于四川省教育厅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前身为1939年创办的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在85年办学进程中,始终坚持服务轻工纺织产业初心不改、坚持走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不变。现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四川省“双高计划”学校(A档)。
学校是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执行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智慧服装实训基地”项目建设院校、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院校、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创始于1937年,200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原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彬县师范学校、仪祉农业学校和咸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卫生学校、技工学校等6所学校合并而成,是咸阳市人民政府直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中国特色“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多名。
学院探索形成了“四化”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形成了“一训三风一精神”的治学文化,培育形成了职业技能大赛月、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诵读大赛等校园文化品牌。学院创办了《西北文学》(现更名为《咸职文苑》)期刊,成立了西北文学研究院(现更名为作家工作室),积极开展文学创作与研究。建成中国景谷艺术馆,开办民族传统技艺专业,“景谷艺术”入选省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大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先后邀请梁衡、贾平凹等著名作家、艺术家来院作报告。学院先后荣获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