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考生多少分能上合肥工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合肥工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合肥工业大学在广东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合肥工业大学
2025年广东高考考生要想上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77分左右(位次6925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72分左右(位次45628名左右)。
1、2024年合肥工业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1分(位次8441),物理类为567分(位次50256)。
2、2023年合肥工业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4分(位次8163),物理类为573分(位次49349)。
3、2022年合肥工业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64分(位次7899),物理类为574分(位次43421)。
注:以上只是广东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合肥工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合肥工业大学在广东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71 | 8441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82 | 5973 | 428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74 | 8163 | 433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82 | 6393 | 433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84 | 5933 | 433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64 | 7899 | 437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70 | 6314 | 43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67 | 50256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91 | 28362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605 | 18816 | 442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73 | 49349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605 | 23528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609 | 20571 | 439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74 | 43421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88 | 30894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89 | 30146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92 | 27518 | 44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合肥工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与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千人一名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持续广泛追踪报道。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一百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与多所国(境)外知名大学实施各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展合作办学、跨文化交流与实践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校现有来自各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