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高考历史类考生414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414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辽宁历史类414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辽宁高考历史类41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辽宁高考历史类41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长江大学(公办)、福建江夏学院(公办)、昆明文理学院(民办)、北京城市学院(民办)、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民办),一共127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辽宁高考文史类41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辽宁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14分的院校一共有16所。其中公办院校6所,民办院校1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3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3所。
|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 2024 | 长江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414/23394 |
| 2024 | 福建江夏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414/23394 |
| 2024 | 昆明文理学院 | 民办 | 历史类 | 本科 | 414/23394 |
| 2023 | 沈阳医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414/27778 |
| 2023 | 广州新华学院 | 民办 | 历史类 | 本科 | 414/27778 |
| 2023 |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 民办 | 历史类 | 本科 | 414/27778 |
| 2022 |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414/30015 |
| 2022 | 广州南方学院 | 民办 | 历史类 | 本科 | 414/30114 |
| 2022 |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 民办 | 历史类 | 本科 | 414/30070 |
| 在辽宁历史类414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6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
注:以上辽宁高考历史类41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辽宁高考历史类414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福建江夏学院简介
福建江夏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由福建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省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于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7年。校园规划面积1388.4亩,主校区坐落于福州地区大学城,校区建设得到世纪金源集团的捐助。学校先后获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5A级平安校园、平安单位、文明校园、五一劳动奖状、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称号。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2022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
学校持续扩大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白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的24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国际合作方面,与CIM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入英国高等教育文凭SQA-(HND)AD项目,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合作开设优质教学课程线上交流项目。在台港澳合作方面,与台湾地区东海大学、中原大学、万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实施闽台联合培养人才“3+1”“4+0”项目,引进台湾空中英语项目,并成立了“福建江夏学院与中原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授牌在校设立“海峡两岸金融教育培训基地”。同时,学校还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一流大学建立多领域、多形式的交流合作。
2、广州新华学院简介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院校。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12月,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学校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着力建构学术共同体,提高教师、学生的科研水平,以“真学术”助力“高质量”教学水平;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合作模式,成立了金融研究中心、粤港澳人力资源服务业研究中心、管理会计研究中心、广东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新华学院站、粤港澳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康复医学与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东莞分中心等科研机构;高度重视产学研创发展,已与广东省科学院、北京左耳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600余项,项目资助经费3000余万元;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6000余篇,其中包含中英文高水平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60余部;授权知识产权350余项,完成专利转化转让10余项;2018年获批为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学校全体师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贡献“新华智慧”。2022年,学校位居“武书连2022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221所)”全国第19名、广东省第2名。2023年,学校位居“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民办高校综合类全国第12名,主榜全国第23名,广东省第3名。
3、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简介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的前身为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2000年经青岛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筹建;200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行业,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专业建设。现开设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37个,在校生近2.3万人,其中,本科生17122人,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建有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学校8个专业进入B类,在山东省19所上榜民办本科高校中名列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