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考生多少分能上广州中医药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广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5年广西高考考生要想上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73分左右(位次341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46分左右(位次27810名左右)。
1、202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58分(位次5237),物理类为573分(位次15823)。
2、202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2分(位次4012),物理类为543分(位次18008)。
3、2022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51分(位次6967),物理类为552分(位次13908)。
注:以上只是广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广州中医药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广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历史类) | 本科 | 558 | 5237 | 400 |
2024 | 广西(历史类) | 本科 | 575 | 3263 | 400 |
2023 | 广西(历史类) | 本一 | 572 | 4012 | 528 |
2022 | 广西(历史类) | 本一 | 551 | 6967 | 532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573 | 15823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578 | 13998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581 | 12908 | 371 |
2023 | 广西(物理类) | 本一 | 543 | 18008 | 475 |
2022 | 广西(物理类) | 本一 | 552 | 13908 | 47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中医药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高校。学校肇始于1924年创办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6年更名为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1952年建设成为广东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正式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学校中医学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6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疫病防治与应急管理学),另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农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学校设有24个本科专业,有在校学生的专业29个,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有在校生20792人,其中本科生12441人、研究生6606人,港澳台生1020人,外国留学生725人。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0门。学校是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承担“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百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中医药专门人才13万人,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吴以岭、刘良院士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领域领军人物。
学校坚持国际视野,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率先研制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蒿素复方及疟疾防治方案,应用于科摩罗、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10余国家,大幅减少了疟疾发病与死亡,创造了人类抗疟奇迹。学校还整建制派出医疗队赴非执行援外任务,先后在科摩罗、圣普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建立传统医药研究中心。在欧洲和非洲等地建立7个国家级中医药海外中心,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共建3个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与哈佛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多间常春藤大学开展远程课程、交换生项目。牵头成立粤港澳中医药联盟等6个专业联盟,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建设教育部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立了3个传承工作站。自197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至今已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0000多名中医药高级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