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类考生563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63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安徽物理类563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安徽高考物理类56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安徽高考物理类56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港澳)、上海政法学院(公办)、南京林业大学(公办)、天津财经大学(公办)、四川师范大学(公办),一共916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安徽高考理工类563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安徽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63分的院校一共有17所。其中公办院校15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7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中外/港澳 | 物理类 | 本科 | 563/51718 |
2024 | 上海政法学院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63/52166 |
2024 | 南京林业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63/52221 |
2023 | 中国传媒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63/34240 |
2023 | 天津工业大学(中外合作)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63/33860 |
2023 | 北方工业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63/33704 |
2022 | 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外合作)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63/29577 |
2022 | 北京化工大学(中外合作)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63/29329 |
2022 | 重庆邮电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63/29453 |
在安徽物理类563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7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安徽高考物理类563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安徽高考物理类563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南京林业大学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理、工、农、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80余人,博士生导师268人,具有高级职称114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其他国家级人才3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省部级教学名师11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469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8个。
2、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面向未来,学校正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两大主攻方向,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以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转型跨越,赢得智能传媒教育主动权和主导权,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早日实现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
3、北京化工大学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聚焦支撑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立足京津冀、长三角等动力源地区,布局建设区域研究院、产学研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新型外设科研机构,持续推动校地校企合作走深走实。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推动与中石化、中石油、中化、中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头部企业战略合作,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共建创新联合体。学校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产业拥有10余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