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高考物理类考生556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56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江西物理类556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江西高考物理类55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江西高考物理类55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港澳)、江西财经大学(公办)、山东师范大学(公办)、武汉工程大学(公办)、四川师范大学(公办),一共906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江西高考理工类556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江西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56分的院校一共有19所。其中公办院校18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9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中外/港澳 | 物理类 | 本科 | 556/34404 |
2024 | 江西财经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6/34705 |
2024 | 山东师范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6/34033 |
2023 |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专项)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56/27335 |
2023 | 福建师范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56/27627 |
2023 | 江西师范大学(地方专项计划)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56/27425 |
2022 | 北京化工大学(中外合作)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56/19518 |
2022 | 天津工业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56/19337 |
2022 | 四川农业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56/19652 |
在江西物理类556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9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江西高考物理类556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江西高考物理类556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江西财经大学简介
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2008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与江西财大师生共度除夕,发表了重要讲话,并称赞说:“你们学校是所很好的学校”,激励着学校永葆奋斗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依托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紧密联系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聚焦江西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与建设重大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管理部门提供具有重大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相关论文成果多次获得省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充分发挥了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智囊团”与“决策库”的作用。学校针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积极推进传统成人教育向现代继续教育转型,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依托学科优势,每年承办国家部委以及全国各地财务、财政、税收、金融、银行和保险系统等政府、企业以及各行业的培训业务,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西南交通大学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成都。
学校高度重视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居全国第28位。现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50余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学校设立扬华讲座教授、扬华学者、特聘研究员等特色岗位人才,大力度引育学术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此外,还聘请了近50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及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名誉、兼职教授。
3、北京化工大学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持续提升,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个北京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教学实验室,1个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8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2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7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1项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4项全国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竞赛一等奖,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2项、二等奖53项;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