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高考历史类考生533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33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安徽历史类533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安徽高考历史类53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安徽高考历史类53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中北大学(公办)、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港澳)、大连交通大学(公办)、安徽工业大学(公办)、东华理工大学(公办),一共673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安徽高考文史类533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安徽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33分的院校一共有9所。其中公办院校9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9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中北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33/17561 |
2023 | 长江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33/11032 |
2023 | 南京工程学院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33/11189 |
2023 | 南华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33/11069 |
2022 | 长春理工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33/15462 |
2022 | 上海体育学院 | 公办 | 文科 | 本二 | 533/15834 |
2022 | 合肥学院 | 公办 | 文科 | 本一 | 533/15830 |
在安徽历史类533分可以上的大学(共9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安徽高考历史类533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安徽高考历史类533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南华大学简介
南华大学由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于2000年3月合并组建,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中南工学院的前身是1959年创办的衡阳矿冶工程学院,衡阳医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湖南省衡阳医学院。学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
学校8所直属型附属医院分布在衡阳和长沙,其中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南华医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附属妇幼保健院、附属职业病防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附属第七医院是全国首家转隶高校的省级荣军优抚医院。附属医院共有职工近1.3万人,临床教师3000余人;共开放床位10000余张,年门急诊量约600万人次,年手术量超过16万台次。学校获批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和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依托建设单位。
2、长春理工大学简介
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海纳百川,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走向世界。学校坚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广泛而紧密的国际合作网络,同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挪威、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纳米技术”方向中方牵头院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项目院校。设有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经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合作举办“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派出300多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校际交流项目派出近百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或者攻读学位。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7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深造。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建有1所孔子学院。
3、合肥大学简介
合肥大学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由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承宗先生任首任校长,创办伊始即实行本科招生。学校实行的“适当收费、不包分配、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后勤社会化”办学模式,是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创举,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为合肥学院。2018年,学校整体进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11月30日,教育部正式同意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
学校坚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不断提高科研创新应用服务水平。学校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先后申报获批国内首个经济工程专业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新工科专业,调整专业11个。大力推进大众学院、轨道交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四链”协同融合。在应用研究领域精耕细作,共同组建巢湖研究院等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服务巢湖治理等区域需求,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6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定点帮扶工作连续6年获“好”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