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考生多少分能上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广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西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2025年广西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74分左右(位次23256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01分左右(位次134841名左右)。
1、2024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29分(位次39458),理科为408分(位次129006)。
2、2023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72分(位次32341),理科为398分(位次105361)。
3、2022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67分(位次32119),理科为390分(位次105528)。
注:以上只是广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广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文科) | 本科 | 429 | 39458 | 400 |
2024 | 广西(文科) | 本科 | 442 | 34420 | 400 |
2024 | 广西(文科) | 本科 | 444 | 33651 | 400 |
2024 | 广西(文科) | 本科 | 459 | 28234 | 400 |
2023 | 广西(文科) | 本二 | 472 | 32341 | 428 |
2022 | 广西(文科) | 本二 | 467 | 32119 | 42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408 | 129006 | 371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411 | 126350 | 371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414 | 123639 | 371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423 | 115703 | 371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426 | 113180 | 371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428 | 111401 | 371 |
2023 | 广西(理科) | 本二 | 398 | 105361 | 347 |
2022 | 广西(理科) | 本二 | 390 | 105528 | 343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自治区重点建设院校,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学校在乌兰夫同志的关怀支持下于1953年建立,前身是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2000年合并组建了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学校被列入内蒙古教育“十四五”规划新增硕士学位建设单位。2023年成为自治区“十四五”时期应用型转型高校,自治区人员总量控制试点高校。
【人才培养】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有教育学、数学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翻译)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现开设42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涵盖教育学、理学、工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水质科学与技术、新闻学、翻译等9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14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7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0门自治区在线开放课程。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校内实践教学平台9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27处。获“自治区高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科学研究】学校现有“可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院士专家工作站。有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7个。近五年,新增各级各类科研立项581项,科研经费达到1.5亿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发表论文1078篇,出版著作125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8项。研究制定了《信息处理用传统蒙古文排序》《信息处理用蒙古文词语标记》等国家标准。制定行业技术规范2项,研发的“蒙汉在线机器翻译系统”获全国机器翻译评测第一名。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民族报》《内蒙古日报》刊发多篇理论文章。学报《蒙古学研究》是综合性学术期刊,曾获得《全国民族地区民族文字版优秀学报》《北方优秀期刊》《首届内蒙古出版奖》,在蒙古学领域有较高声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