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考生多少分能上中国矿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中国矿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中国矿业大学在甘肃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国矿业大学
2025年甘肃高考考生要想上中国矿业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41分左右(位次395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82分左右(位次39921名左右)。
1、2024年中国矿业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55分(位次2897),物理类为532分(位次21256)。
2、2023年中国矿业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0分(位次1815),物理类为485分(位次16751)。
3、2022年中国矿业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7分(位次2083),物理类为511分(位次10568)。
注:以上只是甘肃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中国矿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中国矿业大学在甘肃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555 | 2897 | 421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574 | 1753 | 421 |
2023 | 甘肃(历史类) | 本一 | 540 | 1815 | 488 |
2022 | 甘肃(历史类) | 本一 | 527 | 2083 | 48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32 | 21256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56 | 14216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61 | 12926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74 | 9844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80 | 8615 | 370 |
2023 | 甘肃(物理类) | 本一 | 485 | 16751 | 433 |
2023 | 甘肃(物理类) | 本一 | 516 | 9728 | 433 |
2022 | 甘肃(物理类) | 本一 | 511 | 10568 | 442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国矿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中国矿业大学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现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占地4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2000多万册(件)。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23个学院,73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6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3300余人,留学生68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0000余人;有教职工3450余人;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徐海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当今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煤炭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能源资源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办学格局。近年来,学校按照“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的思路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生态,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在巩固原有特色优势学科基础上,学校设立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8个交叉学科,为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智能矿山建设搭建了学科平台;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总论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和地球科学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矿物资源与开采工程学科领域连续7年进入全球前50强,2023年位列全球第17;形成了矿业工程与安全科学、遥感测绘与环境、地质学与地质工程、土木建筑与力学、机械电气与控制、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与经济、化工与材料等优势学科领域。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与近百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建有9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联合20余所国外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矿业工程教育能力中心”并成为该中心在华唯一旗舰高校。在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合作共建“中巴矿物资源英才中心”和“中厄矿业学院”。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创办了“旅游孔子学院”。获全国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积极主办承办“国际矿业科学技术大会”“能源、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绿色开采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国际匹兹堡煤炭会议”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