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宁夏考生多少分能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宁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宁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25年宁夏高考考生要想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本科批:物理类预估需380分左右(位次25092名左右)。
1、2024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398分(位次21205)。
2、2023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376分(位次18115)。
3、2022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393分(位次17312)。
注:以上只是宁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宁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469 | 8192 | 432 |
2024 | 宁夏(物理类) | 本二 | 398 | 21205 | 371 |
2024 | 宁夏(物理类) | 本二 | 431 | 14359 | 371 |
2023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433 | 8429 | 397 |
2023 | 宁夏(物理类) | 本二 | 376 | 18115 | 340 |
2023 | 宁夏(物理类) | 本二 | 396 | 14046 | 340 |
2022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443 | 8621 | 412 |
2022 | 宁夏(物理类) | 本二 | 393 | 17312 | 350 |
2022 | 宁夏(物理类) | 本二 | 408 | 14282 | 3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宁夏高考多少分能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简介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一所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市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培育)单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伴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断成长的一所新型大学。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60年的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1984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所以“工业大学”命名的高校。学校在60余年办学过程中,历经成人教育、全日制本专科教育及至硕士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面向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为上海和全国输送了各级各类技术与应用型人才近20万名,培养出了130余位全国和省部级劳动模范,被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形成了“勤奋、自强、求实、创新”的校风,“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二工大人守正创新,砥砺奋进。
学校始终对接社会需求,提升服务能级。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获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计划、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含青年)、东方英才计划、启明星计划、浦江计划、曙光计划、阳光计划、扬帆计划、晨光计划等人才类项目60余项。拥有“上海先进热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热物性大数据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上海市绿色低碳服务机构”“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研究院”等学科科研平台十余个。与上海材料研究所联合共建“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合作共建“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实验室”。同时拥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及两个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学校注重产教融合,与江南造船、商飞、华虹、航天八院、上海电气、中银上海市分行、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迪士尼等著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依托二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在长三角地区建立的19个技术转移工作站,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浙江省武义县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江苏启东共建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成效凸显,荣获“上海市企事业专利工作示范单位”,承担“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任务。注重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近三年,作为第一单位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荣获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类奖项30余项。结合优势学科,发挥科教育人功效,培养专业科普队伍,产出特色科普成果,荣获浦东新区科普大赛、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等科普类奖项近10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