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高考理科考生317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317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内蒙古理科317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内蒙古高考理科31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内蒙古高考理科31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专科批):华北理工大学(公办)、辽东学院(公办)、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办)、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办)、焦作大学(公办),一共537所专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4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内蒙古高考理工类录取线为317分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3-2021年各大学在内蒙古(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317分的院校一共有12所。其中公办院校6所,民办院校6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5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7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3 | 华北理工大学 | 公办 | 理科 | 专科 | 317/65202 |
2022 | 吉首大学 | 公办 | 理科 | 专科 | 317/60003 |
2022 | 东北石油大学 | 公办 | 理科 | 专科 | 317/60003 |
2022 |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 民办 | 理科 | 专科 | 317/60003 |
2021 | 中国民航大学(空乘) | 公办 | 理科 | 专科 | 317/54483 |
2021 |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 民办 | 理科 | 本二A | 317/54483 |
2021 | 武汉学院 | 民办 | 理科 | 本二A | 317/54699 |
在内蒙古理科317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2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内蒙古高考理科31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内蒙古高考理科317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中国民航大学简介
中国民航大学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是一所工、管、理、经、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民航局、天津市、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着力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
学校不断深化“三全育人”工作,着力构建“十大育人”工作体系,不断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6部。其中,飞行技术、空中乘务、空中安全保卫、交通运输等民航特有专业学生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强化作风纪律养成。近年来,成立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发起成立民航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联盟,获批中国民航行业文化研究中心,坚持文化育人,注重校园文化和智慧美丽校园建设。
2、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简介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是2003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湖北经济学院、湖北亿优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合作共同举办的非营利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武汉汤逊湖畔,占地面积500余亩,是一所人文、生态的现代化大学。
学院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高素质大学课程,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国立管理与商业学院、西悉尼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学院、美国蒙哥马利奥本大学、台湾中国科技大学等建立对外交流机制,为学生提供“3+1本科双学士学位”“专升硕”“本升硕”“硕士预科”等多种深造渠道,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3、武汉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武汉学院前身是2003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2012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学科专业 学校目前设有会计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课部等8院1部。现有招生本科专业33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传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势学科办学基因,彰显优势;工学(信息科技)类专业蕴含腾讯元素,形成特色;文学、艺术学、教育学、 理学类专业与优势特色专业互促共进、协调发展。2015年转设以来,获批全国高校首个供应链管理和首批跨境电子商务2个目录外本科专业,其中供应链管理被教育部教指委批准为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获批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7项,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级教育教学类研究项目3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