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高考物理类考生556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56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广东物理类556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广东高考物理类55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广东高考物理类55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浙江工业大学(公办)、天津工业大学(公办)、东北财经大学(公办)、浙江财经大学(公办)、广东工业大学(公办),一共791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广东高考理工类556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广东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56分的院校一共有44所。其中公办院校44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44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浙江工业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6/62446 |
2024 | 天津工业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6/63244 |
2024 | 东北财经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6/63481 |
2023 | 南方医科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6/67967 |
2023 | 浙江财经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6/67751 |
2023 | 广东工业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6/68028 |
2022 | 燕山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6/63736 |
2022 | 浙江师范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6/63774 |
2022 | 汕头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6/63541 |
在广东物理类556分可以上的大学(共44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广东高考物理类556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广东高考物理类556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东北财经大学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辽宁省大连市,总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是“辽宁最美校园”“辽宁省文明校园”。
秉承“博学济世”校训,坚持立足辽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坚持“育人为本、学科引领、人才强校、质量优先、开放合作、特色发展”六大发展战略,东北财经大学正向全面建设“国际知名、财经特色突出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勇毅前行!
2、南方医科大学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现有广州和顺德两个校区。学校是广东省首批5所省属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医科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博连读)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连续3年入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2023年入围全球前400强。
教育教学:学校是唯一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成为教育部“101计划”高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101计划”。先后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现有国家特色专业7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6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入选数量均位居全国医药院校第1。现有国家级规划教材17部、国家级精品课程17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2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2项、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建成1个国家级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25个广东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近年来,毕业生中先后涌现出侯凡凡、夏照帆、高天明、刘超等多名两院院士。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临床医学通过率最高排名全国第4,中医学3次排名全国第1。“互联网+”“挑战杯”系列竞赛成绩稳居全国医药类院校前两位,共获国家级奖项48项,其中国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金奖12项。
3、广东工业大学简介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而成。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大陆高校第35—49位,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全球第301—400名。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科研工作,开展高水平科研创新。拥有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70余个,广东省重点智库等省级人文社科平台23个。到校科研经费连续多年突破10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四年突破160项,位列全国前60名,2021年首获创新群体项目(全国仅42项,全省仅3项),2022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4项。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何梁何利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9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1人。获中国专利银奖2项、优秀奖7项,2022年学校发明专利授权数位列全国高校第26位。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3》中位列全国科技创新高校50强第45位,广东省属高校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