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高考理科考生554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54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山西理科554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山西高考理科55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山西高考理科55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合肥工业大学(公办)、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公办)、中国医科大学(公办)、江苏大学(公办)、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港澳),一共201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山西高考理工类55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山西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54分的院校一共有12所。其中公办院校10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2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合肥工业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A | 554/21757 |
2024 |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 公办 | 理科 | 本一A | 554/21757 |
2024 | 中国医科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A | 554/21757 |
2023 | 郑州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A | 554/14332 |
2022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A1) | 公办 | 理科 | 本一A1 | 554/11651 |
2022 | 西南财经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A | 554/11651 |
在山西理科554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2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山西高考理科55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山西高考理科554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与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千人一名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持续广泛追踪报道。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2、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简介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化学术兴校战略。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强有组织科研。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项目、深空探测专项任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级人才项目,拥有包含国家级平台、省部级平台和重点研究基地16个,布局了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自贸区研究院、蓝绿发展研究院等7个高端智库平台。在空间科学、智能制造、新材料、海洋牧场以及东北亚区域性研究、海洋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向深度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在威海文登、威海槎山、云南丽江、新疆慕士塔格等地建设多个野外台站,已经成为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络的重要节点。不断拓展横向科技合作,服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近三年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近600项,建设研究院、研究中心、实验室等校企联合研究平台10处。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年均科普1万余人次。
3、西南财经大学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有光华、柳林两校区,辖地2300余亩。校园湖光柳影,芳草绿树,翩翩学者,蔚为大观,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实乃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黄浦浣花风雨长,光华柳林谱华章。历经江流潮涌的时代变迁,西南财经大学始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栉风沐雨、奋进超越,培育了“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奠定了“开放包容、求是创新”的学术底蕴,培养了“治国兴邦、奉献社会”的栋梁之才,铸就了“兴学报国、民族担当”的历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