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考生多少分能上东北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东北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东北师范大学在甘肃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东北师范大学
2025年甘肃高考考生要想上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08分左右(位次774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34分左右(位次62030名左右)。
1、2024年东北师范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60分(位次2559),物理类为541分(位次18463)。
2、2023年东北师范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1分(位次4201),物理类为436分(位次32924)。
3、2022年东北师范大学在甘肃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1分(位次1242),物理类为523分(位次8214)。
注:以上只是甘肃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东北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东北师范大学在甘肃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560 | 2559 | 421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573 | 1798 | 421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577 | 1603 | 421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584 | 1309 | 421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588 | 1131 | 421 |
2024 | 甘肃(历史类) | 本科 | 589 | 1099 | 421 |
2023 | 甘肃(历史类) | 本一 | 511 | 4201 | 488 |
2023 | 甘肃(历史类) | 本一 | 548 | 1385 | 488 |
2022 | 甘肃(历史类) | 本一 | 541 | 1242 | 48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41 | 18463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51 | 15564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54 | 14758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58 | 13708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64 | 12196 | 370 |
2024 | 甘肃(物理类) | 本科 | 569 | 11014 | 370 |
2023 | 甘肃(物理类) | 本一 | 436 | 32924 | 433 |
2023 | 甘肃(物理类) | 本一 | 466 | 22047 | 433 |
2022 | 甘肃(物理类) | 本一 | 523 | 8214 | 442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甘肃高考多少分能上东北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东北师范大学简介
巍巍东师,根溯延安。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辽宁本溪建校,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7月定址于吉林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9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特色鲜明,成效斐然。学校以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建校70余年来,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上世纪50年代,著名教育家、原我校校长成仿吾提出了为中小学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学校首开中国高师函授教育之先河;80年代,学校主动服务农村基础教育,走出了一条享誉基础教育界的“长白山之路”;90年代,实施“优师工程”,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教师;进入新世纪,启动实施“教育家培养工程”,探索“U-G-S教师教育新模式”,获批全国唯一的教师教育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优师工程”和“U-G-S教师教育新模式”先后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教育部东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设在我校。
科研强校,成果丰硕。学校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部委级科技创新平台18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等部委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10个。近年来,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其中材料科学领域2项、统计学领域1项、化学领域1项;获得第七、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其中历史学领域3项、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1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