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5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南京师范大学(附2022-2024录取分数线)

更新时间:2025-06-19 21:55:03

2025年四川考生多少分能上南京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南京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南京师范大学在四川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南京师范大学

一、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师范大学

2025年四川高考考生要想上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80分左右(位次350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71分左右(位次48762名左右)。

1、2024年南京师范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61分(位次7375),物理类为586分(位次36338)。

2、2023年南京师范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81分(位次3185),物理类为569分(位次41149)。

3、2022年南京师范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84分(位次3898),物理类为585分(位次26460)。

注:以上只是四川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南京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南京师范大学在四川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招生省份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4四川(历史类)本一--529
2024四川(历史类)本一5617375529
2024四川(历史类)本一5695504529
2024四川(历史类)本一5783879529
2023四川(历史类)本一--527
2023四川(历史类)本一5813185527
2023四川(历史类)本一5872388527
2022四川(历史类)本一--538
2022四川(历史类)本一5843898538
2022四川(历史类)本一6001775538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2、物理类

年份招生省份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4四川(物理类)本一--539
2024四川(物理类)本一58636338539
2024四川(物理类)本一59430322539
2024四川(物理类)本一60324323539
2024四川(物理类)本一61517563539
2023四川(物理类)本一--520
2023四川(物理类)本一56941149520
2023四川(物理类)本一60420274520
2023四川(物理类)本一60818438520
2022四川(物理类)本一--515
2022四川(物理类)本一58526460515
2022四川(物理类)本一60018307515
2022四川(物理类)本一60715134515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南京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南京师范大学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179633平方米,现有校舍总建筑面积932076.19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3258人,专任教师222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669人,副高级职称75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特聘专家4名、青年人才8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7名、青年拔尖人才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2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20332人,在校研究生15036人(博士研究生1808人,硕士研究生13228人)。成人高等教育在籍生13230人。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39705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388.69万册,电子数据库166个。校园内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开放融合、高原造峰、特色发展战略,统筹内涵式、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四条路径,实施人才集聚、资源汇聚、治理优化三大战略举措,坚持高质量发展与“双一流”建设双轮驱动,全面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推荐:

南京师范大学真实评价怎么样?好不好

2025四川高考分数线预估是多少分(会涨吗)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