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考生多少分能上合肥工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合肥工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合肥工业大学在四川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合肥工业大学
2025年四川高考考生要想上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75分左右(位次4215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89分左右(位次33359名左右)。
1、2024年合肥工业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2分(位次4939),物理类为545分(位次76347)。
2、2023年合肥工业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2分(位次4788),物理类为586分(位次29967)。
3、2022年合肥工业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7分(位次5190),物理类为574分(位次33280)。
注:以上只是四川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合肥工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合肥工业大学在四川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72 | 4939 | 529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 | - | 527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72 | 4788 | 527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 | - | 538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77 | 5190 | 53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 | - | 53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45 | 76347 | 53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601 | 25601 | 53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607 | 21956 | 539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 | - | 52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86 | 29967 | 52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87 | 29392 | 52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600 | 22193 | 520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 | -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 | -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74 | 33280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86 | 25876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94 | 21403 | 51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合肥工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与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大力加强需求引导型基础研究,聚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推进有组织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不断取得突破,多项成果在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工程中得到应用。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重大奖项。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年度授权发明专利数量稳居安徽省科研院所首位,是在皖输出技术合同额最多的高校。
学校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一百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与多所国(境)外知名大学实施各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展合作办学、跨文化交流与实践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校现有来自各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