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东北电力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东北电力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东北电力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东北电力大学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东北电力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96分左右(位次31191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88分左右(位次142985名左右)。
1、2024年东北电力大学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4分(位次24046),物理类为514分(位次106504)。
2、2023年东北电力大学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1分(位次27094),物理类为483分(位次99789)。
3、2022年东北电力大学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9分(位次23928),物理类为497分(位次88577)。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东北电力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东北电力大学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514 | 24046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530 | 18303 | 462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91 | 27094 | 44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519 | 23928 | 4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14 | 106504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41 | 73815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51 | 63314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73 | 43381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604 | 23062 | 465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578 | 25751 | 482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83 | 99789 | 427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94 | 88136 | 427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569 | 25727 | 491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97 | 88577 | 435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515 | 70206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东北电力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东北电力大学简介
东北电力大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吉林省吉林市。学校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原隶属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学校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为己任,主动适应国家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校共有15个学院,5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1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自主设置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工程科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现拥有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1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9个,其中一流学科4个、优势特色学科4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方针,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5个,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文科基地等36个。近年来,学校承担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吉林省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吉林省成果转化贡献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800余件,为推动科技进步以及电力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