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考生多少分能上上海交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上海交通大学在江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上海交通大学
2025年江苏高考考生要想上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661分左右,物理类预估需671分左右(位次929名左右)。
1、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54分(位次105),物理类为670分(位次978)。
2、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60分(位次100),物理类为670分(位次1049)。
3、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33分(位次107),物理类为646分(位次956)。
注:以上只是江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上海交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上海交通大学在江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654 | 105 | 478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660 | 100 | 474 |
2022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633 | 107 | 47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70 | 978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76 | 531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90 | 107 | 462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70 | 1049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77 | 494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88 | 100 | 448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46 | 956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54 | 461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71 | 101 | 4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上海交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上海交通大学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学校调整出相当一部分优势专业、师资设备,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又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经历西迁与分设,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两部分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7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别独立建制,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六七十年代,学校先后归属国防科委和第六机械工业部领导,积极投身国防人才培养和国防科研,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有18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2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10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3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能源研发中心,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局创新平台,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基础研究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基地,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1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4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5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1个上海市技术创新中心,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8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工程院、文旅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共建一批高水平智库研究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