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考生多少分能上中国海洋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中国海洋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中国海洋大学在云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国海洋大学
2025年云南高考考生要想上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30分左右(位次2137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66分左右(位次17912名左右)。
1、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89分(位次4718),物理类为585分(位次11535)。
2、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3分(位次12502),物理类为568分(位次12335)。
3、2022年中国海洋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85分(位次8915),物理类为584分(位次12160)。
注:以上只是云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中国海洋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中国海洋大学在云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89 | 4718 | 550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11 | 1945 | 550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12 | 1868 | 550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22 | 1143 | 55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33 | 12502 | 53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83 | 2741 | 53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92 | 1915 | 53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96 | 1626 | 530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85 | 8915 | 575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20 | 2595 | 575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26 | 1930 | 575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32 | 1397 | 57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85 | 11535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91 | 9891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04 | 6741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05 | 6519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08 | 5926 | 50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68 | 12335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69 | 12073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80 | 9411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88 | 7697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91 | 7158 | 48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84 | 12160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85 | 11882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97 | 8877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02 | 7818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04 | 7399 | 51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国海洋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中国海洋大学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积极支持崂山实验室建设,协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持建设我国地球科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主持海洋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多场多体多尺度耦合及其对海工装备性能与安全的影响机制)。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基地平台40余个。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