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考生多少分能上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四川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四川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2025年四川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72分左右(位次6342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39分左右(位次218329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317分左右(位次174304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25分左右(位次285199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76分(位次60118),理科为473分(位次174832)。
2、2023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75分(位次61365),理科为442分(位次179177)。
3、2022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83分(位次59864),理科为426分(位次186000)。
【专科批】
1、2024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四川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376分(位次139332)。
2、2023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四川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316分(位次184720),理科为325分(位次267856)。
3、2022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四川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222分(位次209844),理科为204分(位次280646)。
注:以上只是四川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在四川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文科) | 本二 | 476 | 60118 | 457 |
2024 | 四川(文科) | 专科 | 376 | 139332 | 150 |
2023 | 四川(文科) | 本二 | 475 | 61365 | 458 |
2023 | 四川(文科) | 专科 | 316 | 184720 | 150 |
2022 | 四川(文科) | 本二 | 483 | 59864 | 466 |
2022 | 四川(文科) | 专科 | 222 | 209844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理科) | 本二 | 473 | 174832 | 459 |
2023 | 四川(理科) | 本二 | 442 | 179177 | 433 |
2023 | 四川(理科) | 专科 | 325 | 267856 | 150 |
2022 | 四川(理科) | 本二 | 426 | 186000 | 426 |
2022 | 四川(理科) | 专科 | 204 | 280646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简介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创办于2001年,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面向全国招生的大学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定名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16年被四川省教育厅列为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院校,并当选为“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单位。
学校地处李白诞生地、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现有绵阳、梓潼两个校区。学校秉承“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她燃烧”的办学精神,坚持“启迪学生智慧,培养时代需求人才”的办学理念,明确了综合性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遵循“立本、务实、创新”的校训,坚持实施校园学分制,推行“大课堂、大舞台、艺术与科技结合、课堂与工作室结合、实践与产业项目结合”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开放式教学空间,培养社会需要的“品德优、基础宽、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的应用型文化艺术人才。
目前,学校已与海外40多所高校建立了多渠道合作项目,开展了国际冬(夏)令营和学生海外实习活动。分别从英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奥地利、韩国等国家引进国际人才,在校长期从事教学的外籍教师二十余人,短期交流的海外专家、学者百余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