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高考历史类考生317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317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湖南历史类317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湖南高考历史类31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湖南高考历史类31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专科批):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公办)、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公办),一共260所专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湖南高考文史类317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湖南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317分的院校一共有11所。其中公办院校9所,民办院校2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11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317/122114 |
2024 |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317/122114 |
2023 |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317/126243 |
2023 |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317/126243 |
2023 |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317/126243 |
2022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 民办 | 历史类 | 专科 | 317/144331 |
2022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317/144331 |
2022 |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专科 | 317/144331 |
在湖南历史类317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1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湖南高考历史类31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湖南高考历史类317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一所以培养经贸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国有公办高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百强学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构建“一本三脊四梁八柱”脊梁文化体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男子足球队11次获得海南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2015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季军,2018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亚军,2019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涌现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优秀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连续18年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提供高水平志愿服务;近50个大学生社团,为学生张扬个性和全面发展提供平台;丰富多样的人文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
2、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办于1992年,是云南省办学最早的民办学校之一。
建有现代供应链研究院、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大数据会计研究院等10个科研机构,拥有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近三年,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级厅级科研课题75项,横向项目27项;出版著作107部、主编教材28本,发表学术论文3802篇;获得发明、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授权合计1308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社会服务项目1011项。
3、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简介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古都西安,与陕西省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又承担陕西省共青团干部及其他青少年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任务。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设立专门机构,健全长效机制,夯实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就业工作模式,着力保障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充分调动合作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生岗位锻炼、技能提升和吸收、推荐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着力落实毕业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直接受聘入职;持续加强与行业、知名企业联系,为学生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空间;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强化就业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应聘入职;加强学院就业信息网站建设,不断提升线上就业指导、信息供给、政策咨询等服务功能。举办高职教育以来,已累计向社会输送了3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陕西和西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