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高考物理类考生514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14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广西物理类514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广西高考物理类51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广西高考物理类51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浙江农林大学(公办)、天津科技大学(公办)、大连交通大学(公办)、南京工程学院(公办)、厦门理工学院(公办),一共835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广西高考理工类51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广西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14分的院校一共有18所。其中公办院校17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8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 2024 | 浙江农林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14/46802 |
| 2024 | 天津科技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14/46802 |
| 2024 | 大连交通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14/46802 |
| 2023 | 东北财经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14/29127 |
| 2023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中外/港澳 | 理科 | 本一 | 514/29127 |
| 2023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14/29127 |
| 2022 | 东北财经大学(中外合作)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14/26843 |
| 2022 | 武汉科技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14/27241 |
| 2022 | 上海海洋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14/27241 |
| 在广西物理类514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8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
注:以上广西高考物理类51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广西高考物理类514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东北财经大学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辽宁省大连市,总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是“辽宁最美校园”“辽宁省文明校园”。
学校开展来华留学和国际中文教育三十余年,建立了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含英语授课项目),长短期汉语、商务汉语进修非学历教育的来华留学和国际中文教育管理体系,共培养了来自五大洲147个国家的1.3万余名来华留学毕业生。学校通过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辽宁省政府奖学金生的接收院校及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储备学校,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和商务汉语考试双考点。与荷兰、斯洛伐克的两所大学分别合作共建孔子学院,获批建设孔子学院绩效评价与财务管理研修基地。
2、武汉科技大学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和湖北省“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战略钒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31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10多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260余项。2007年以来获得19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
3、上海海洋大学简介
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3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地球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水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A+评级。拥有联合国粮农组织水产生态养殖中心(CEA)、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教育部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平台30余个。建有水产生物育种研究中心、极端海洋过程与资源研究中心、海洋智库研究中心、国际海洋研究中心、中澳国际合作研究中心、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研究院等一批校级科研平台。拥有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我国唯一的CNAS、CMA、DNV GL和USCG资质认定的船舶压载水实验室,建设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动水槽,研制万米级着陆器成功到达10918米深渊。是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指导单位。2011年以来,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36项。学校发挥学科与科研特色优势,服务社会成果显著。2011年以来辅导台湾地区苗栗县农户养殖大闸蟹,开创两岸农业合作的范例;组建“渔业科技教授博士服务团”遍及全国开展科技服务,助力西藏、新疆、陕西、贵州等地精准扶贫,成效显著,项目入选教育部第二届、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代表国家全面承担履行区域渔业管理公约任务,为维护我国远洋渔业权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