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考生多少分能上华中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华中师范大学在四川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华中师范大学
2025年四川高考考生要想上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39分左右(位次15245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55分左右(位次64534名左右)。
1、2024年华中师范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1分(位次14426),物理类为560分(位次59985)。
2、2023年华中师范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4分(位次17303),物理类为551分(位次54788)。
3、2022年华中师范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6分(位次15113),物理类为554分(位次47937)。
注:以上只是四川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华中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华中师范大学在四川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41 | 14426 | 529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80 | 3564 | 529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82 | 3284 | 529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85 | 2884 | 529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 | - | 527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34 | 17303 | 527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77 | 3828 | 527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83 | 2901 | 527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85 | 2645 | 527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 | - | 538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46 | 15113 | 538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87 | 3390 | 538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89 | 3080 | 538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一 | 589 | 3080 | 53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60 | 59985 | 53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69 | 51035 | 53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91 | 32470 | 53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610 | 20321 | 539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 | - | 52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51 | 54788 | 52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73 | 38364 | 52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94 | 25341 | 52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604 | 20274 | 520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 | -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54 | 47937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89 | 24169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91 | 23044 | 515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一 | 597 | 19849 | 51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华中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华中师范大学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6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完备。下设28个教学科研单位,有81个本科专业;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普通本科生18700余人,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800余人,另有国际学生700余人。
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以“博学、博爱、博雅”为主题建设“三博”校园文化,100余个学生社团活跃其中,“创新杯科学文化节”“树人杯艺术文化节”“博雅大讲堂”“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桂苑之歌”等品牌活动,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校园无线网络及学生宿舍空调实现全覆盖;图书馆馆藏面积近5万平方米,藏书300余万册,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