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考生多少分能上兰州交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兰州交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兰州交通大学在江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兰州交通大学
2025年江苏高考考生要想上兰州交通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32分左右(位次25626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35分左右(位次99757名左右)。
1、2024年兰州交通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7分(位次23305),物理类为545分(位次86000)。
2、2023年兰州交通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0分(位次25824),物理类为530分(位次96124)。
3、2022年兰州交通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7分(位次26415),物理类为520分(位次85632)。
注:以上只是江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兰州交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兰州交通大学在江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37 | 23305 | 478 |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30 | 25824 | 474 |
| 2022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17 | 26415 | 471 |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
2、物理类
|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5 | 86000 | 462 |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7 | 83548 | 462 |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0 | 96124 | 448 |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4 | 81927 | 448 |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9 | 77083 | 448 |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0 | 85632 | 429 |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1 | 84574 | 429 |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0 | 74988 | 429 |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兰州交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兰州交通大学简介
兰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由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部分系科分划组建而成的我国第三所铁路高校。学校目前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授权建设单位,教育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三对一”对口支援高校。学校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铁路科普基地、国家北斗科普基地、教育部文化传承基地和西北地区小语种培训基地等一大批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依托省级一流学科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土木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等优势专业分别开设了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特色班。我校地理信息科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甘肃省现有的十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之一。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西班牙、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21年,学校获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授权与有500年办学历史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成为甘肃省内首家在发达国家共建孔子学院的高校。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战略,是“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单位,与俄罗斯、北马其顿、哈萨克斯坦、老挝等“一带一路”国家和高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际留学生培养工作,实现了汉语言预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习层次的全覆盖,并开展外籍博士后进站工作,为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2000多名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国际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