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考生多少分能上湖南工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湖南工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湖南工业大学在江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南工业大学
2025年江苏高考考生要想上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37分左右(位次2351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15分左右(位次124320名左右)。
1、2024年湖南工业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3分(位次25038),物理类为527分(位次108843)。
2、2023年湖南工业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3分(位次24524),物理类为516分(位次110349)。
3、2022年湖南工业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6分(位次26995),物理类为492分(位次114388)。
注:以上只是江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湖南工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湖南工业大学在江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33 | 25038 | 478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37 | 23305 | 478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33 | 24524 | 474 |
2022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16 | 26995 | 47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7 | 108843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8 | 107573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9 | 93433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9 | 93433 | 462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16 | 110349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5 | 101269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0 | 96124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2 | 94094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0 | 85962 | 448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492 | 114388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04 | 102464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15 | 90983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2 | 83502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3 | 82501 | 4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湖南工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湖南工业大学简介
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65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株洲工学院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同年合并了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过程中,先后有湖南城市建设学校、湖南省财会学校并入。学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创办的株洲市师范学校。
学校在广东省建立了东莞包装学院,作为学校在沿海地区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服务窗口;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组建的“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通过对全国近百个城市的调查,完成了中国低碳城市排名这一重大科研项目,从2011年开始每年对外联合发布《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并组织11个项目负责人与株洲市有关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株洲中车时代集团及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区域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还承办了“2010北京国际包装博览会·中国包装教育展”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目前,学校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阿克伦大学,英国德比大学、林肯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应用科技大学,韩国水原大学,日本圣泉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坦桑尼亚尼尔森·曼德拉非洲科技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国外境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