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渤海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渤海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渤海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渤海大学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渤海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41分左右(位次5471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46分左右(位次198828名左右)。
1、2024年渤海大学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8分(位次34159),物理类为490分(位次140593)。
2、2023年渤海大学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40分(位次51495),物理类为443分(位次146429)。
3、2022年渤海大学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4分(位次27310),物理类为446分(位次150863)。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渤海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渤海大学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488 | 34159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505 | 27609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515 | 23924 | 462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40 | 51495 | 440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90 | 27311 | 44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514 | 27310 | 48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519 | 23947 | 4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90 | 140593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94 | 133994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01 | 125154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04 | 120554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09 | 113221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10 | 111810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25 | 93079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25 | 92569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30 | 86705 | 465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43 | 146429 | 427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51 | 136520 | 427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66 | 118651 | 427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81 | 101919 | 427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46 | 150863 | 435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70 | 121182 | 435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90 | 96589 | 435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91 | 95801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渤海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渤海大学简介
渤海大学始建于1950年2月,是辽宁省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位于渤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锦州市。学校为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院校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曾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全国高校优秀学报、辽宁省一级期刊。
学校与波兰、法国、韩国、俄罗斯、布隆迪、中非、塞浦路斯、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30多所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接收40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互派学者讲学,选派中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进修或攻读学位。学校与布隆迪大学、中非班吉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受到国家汉办的充分肯定,并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院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