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5广东高考物理类442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5-03 07:44:23

2025年广东高考物理类考生442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442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广东物理类442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广东高考物理类442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广东高考物理类442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广东高考物理类442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公办)、广东东软学院(民办)、东莞城市学院(民办)、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民办)、广州华商学院(民办),一共13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广东高考理工类442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广东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42分的院校一共有26所。其中公办院校14所,民办院校12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2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14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公办物理类专科442/253384
2024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442/252780
2024广东东软学院民办物理类本科442/253778
2023广东科技学院民办物理类本科442/230969
2023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办物理类专科442/231268
2023资阳口腔职业学院民办物理类专科442/230282
202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公办物理类专科442/237674
202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公办物理类专科442/237930
2022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公办物理类专科442/237206
在广东物理类442分可以上的大学(共26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广东高考物理类442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广东高考物理类442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资阳口腔职业学院简介

资阳口腔职业学院由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川投集团属四川省人民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主体、重点建设项目的融资主体和投资主体之一,省国资委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绝对控股(占比70%)的四川牙谷园教育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属于国有民办高校(二类事业单位)。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成立,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由四川大学委派以华西口腔医学院为主的专家教授组成核心管理团队办学。学院严格按照高等职业学院师资标准,科学组建师资队伍,严把教学质量关,打造多元化实习平台,满足社会对口腔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人才的需要,为全国的口腔事业、牙科产业、大健康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33年,是省属唯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8326人。学校前身是“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至今已有90年职业教育历史,1959-1963年和1978-1983年两段时期,曾开办本科职业教育。

学校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获立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并先后获得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服务贡献50强(连续两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影响力排行榜30强、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高职)20强、全国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创新优秀示范案例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

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简介

学校是广东省人民政府1985年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院,正厅级建制。建院之初,学院名广东省科技干部进修学院,主要承担广东省科技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被科技部称誉为“地方继续教育的一颗明珠”。1989年更名为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1996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举办普通高职教育的院校之一。2001年与珠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珠海校区。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成人高校改制为普通高等学院,并继续承担科技干部培训的任务。2007年学校从广东省科技厅整建制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

围绕学校重点打造“互联网+科技特色”的发展定位,学校成为广东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校”。学校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建立以“标志性成果库”为成果导向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机制、完善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的培育机制等措施,推动了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的发展。构建了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软件工程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广科三一海工协同创新中心”和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广科Mi众创空间”,打造了以“广东省智慧职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18个省级科研平台,培育了以“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与材料成型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4个市级科研平台和以“智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院”为代表的26个校级科研平台,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